中国癌症报告,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因素复杂,其中饮食作为主要的可预防因素,其潜在作用不容忽视。饮食具有促炎特性和抗炎特性,不合理的膳食所引起的机体长期慢性炎症与肿瘤密切相关,并降低了肿瘤的治疗效果。科学合理的膳食可改善机体慢性炎症状态,改变肿瘤微环境,从而达到预防肿瘤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膳食模式及膳食营养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膳食炎症指数(DII)是一种评估个人膳食炎症潜能的新方法,具有客观、方便、可重现的特点,近些年较多研究探索了DII与多种肿瘤的关系。《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以膳食炎症指数为研究工具,总结了促炎性饮食与各类肿瘤的发病关系,并提出肿瘤防治的抗炎性膳食模式,从抗炎饮食角度为肿瘤患者提供预防和辅助治疗策略。提倡科学健康的饮食行为,鼓励居民调整膳食结构。
机体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是诱发肿瘤的机制之一。肺癌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IL-6)水平明显升高,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是肺癌诊断的有效工具。有研究发现CRP与子宫内膜癌风险之间存在关系,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RP水平都高于正常组。通过改变饮食模式来调节机体的炎症状态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膳食中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能量与营养素)可影响人体内炎症反应过程。 膳食模式与机体慢性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高比例的红肉、高脂食物与机体内促炎症因子CRP、TNF-α和IL-6有关。地中海膳食模式可降低体内TNF-α、IL-6及CRP 等炎症因子水平。因此,科学的评价膳食对机体的潜在炎症效应对肿瘤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避开这些“促炎”饮食!
哪些是促炎饮食呢? 研究证明包括红肉、加工肉类、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精制谷物和含糖饮料。
1.高糖食物、精致碳水食物
这不仅仅限于糖,还包括白米、馒头、白面包通心粉、蛋糕、饼干等含有大量淀粉的精制碳水食物,进食后血糖很快升高,高血糖水平易促进细菌病毒生长,同时促发胰岛素、肾上腺素释放,导致体内炎症因子增多,加重炎症反应。
2.红肉、加工肉类
在《饮食营养与炎症-癌症危险性的关系》研究中提到,在消化红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亚铁离子和N-亚硝基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通过诱发DNA互补碱基对间的交联,在炎症反复的情况下启动细胞癌变进程。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量与肿瘤发病率呈正相关,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总摄入量可使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7%、肺癌增加20%、肾细胞癌增加19%。因此建议适当多吃白肉,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平时可以减少红肉、加工肉的摄入量,每周控制在5次以内,提高非加工肉(如新鲜肉及白肉如鸡鸭、鹅、鱼等)在总肉摄入量中的比例。
3.动物内脏
2020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指出,动物内脏也是促炎食物之一。动物内脏包括动物的肝、肾、心、肺等,不宜过多食用,但由于这些食物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高,适量摄入,可弥补日常膳食的不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建议一般成人可每月食用动物内脏类食物2-3次,每次25克左右,而需要限制胆固醇及漂吟摄入的一些特殊人群,则慎吃。
4.酒精
酒精可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全球大约有3.6%的肿瘤与饮酒有关,尤其是男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IARC) 研究表明,2020年新发肿瘤病例中有741300例可能与饮酒有关,其中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的病例最多。过量饮酒可导致能量摄入超标,从而增加肥胖相关肿瘤的发病率。此外,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常伴有口干、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等症状,酒精刺激性强,建议肿瘤患者应该戒酒
5.高脂食物、油炸食物
肉经高温烹调或煎炸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类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增多,并产生糖基化终产物,具有促炎性。红肉或肉类采用如油炸和烤的烹饪方式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使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升高。饱和脂肪酸可增加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
二、预防肿瘤 尽量多吃“抗炎食物”!
1.碳水化合物
全谷物碳水化合物是抗炎饮食的重要成分,低加工碳水化合物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饮食营养与炎症-癌症危险性的关系》指出,膳食纤维可与致癌物结合,吸收杂环胺类物质,改善肠道上皮组织增生,保持肠道上皮细胞完整性。有助于降低某些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全谷物碳水化合物可降低胰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小麦麸皮及小麦的胚芽中富含膳食纤维及各种酚类植物化合物。全谷物类是指完整或碾碎、破碎或压片的谷物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淀粉胚乳、胚芽与皮,目前较为公认的全谷物有小麦、大麦、水稻、燕麦黑麦、玉米、高梁、小米、青棵、乔麦。
2.蛋白质和脂肪酸
肿瘤患者代谢紊乱,存在糖异生,并且自身营养也在恶性进行性消耗,故大部分的患者存在慢性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建议肿瘤患者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的最好来源为鱼、家禽、鸡蛋、瘦红肉、低脂乳制品、大豆食品、坚果等。鱼类富含维生素A、D等多种维生素和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抗氧化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显示,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抑制机体内炎症因子的合成,延缓胰腺癌患者恶液质的进展。每天服用至少1.5g的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补充剂有助于肿瘤患者体重、食欲、生活质量、治疗耐受性和生存率的改善。多项研究显示,较高的鱼类摄入量与降低患肝癌、乳腺癌、胃癌的风险有关。
3.水果和蔬菜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水果蔬菜中含有β-胡萝卜素,维生素A、B6、C、D、E,锌,硒等抗氧化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可作为抗氧化剂提供电子,使自由基还原,通过限制自由基介导的损伤从而降低对细胞的伤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进而阻碍慢性炎症的发展。此外,在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所摄入的蔬菜水果种类的多样性,以期降低慢性低度炎症的水平,从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秋冬更要多吃果蔬。蔬菜最好以深色菜、叶类菜为主,水果可以选择应季的苹果、橙子、香蕉梨等。亚洲地区,水果和蔬菜消费可能与较低的食管癌风险有关。
4.茶
饮用绿茶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多态性,绿/红茶中可分离出没食子、儿茶酸、黄酮、多酚等成分,其对多种肿瘤有明确的预防效果。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的天然多酚植物化学物质,已被证明可有效 预防结直肠癌,茶多酚能够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在人体内的合成,同时还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和突变。绿/红茶具有防治肿瘤作用,但要依据个人健康状况和习惯,饮用时注意适量。
小结
肿瘤高危人群采用合理膳食模式,可减小发生长期负面代谢后果的可能性。提倡科学健康的饮食行为,鼓励居民调整膳食结构,增加抗炎膳食的摄入,降低肿瘤发生风险。
宝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王跃辉
2023.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