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为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选择降压药物以及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作为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在与患者沟通与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患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而这些误区不利于患者血压的管理,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高血压患者服药的3忌 忌盲目乐观:笔者在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发现总是不乏有一些人侃侃而谈道:我血压170,平时没感觉,根本不用吃降压药。此类患者对自己的情况盲目乐观,殊不知这种乐观危害极大。作为基层医疗工作者,一定要积极与高血压患者沟通,告诉他们高血压的危害在于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而血压升高越多,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就增加越多。通过宣传高血压管理的科普知识,让高血压患者认识到高血压并发症的危害,从而消除盲目乐观心理,积极控制自己的血压。 忌乱用保健品: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类型的保健品,往往打着包治百病的旗号,通过各种方法取得老年患者的信任。很多老年患者服用了保健品后,对其深信不疑,认为终于找到了可以不再吃药的良方。实际上,保健品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更有甚者,有的保健品中含有降压药物,其剂量难以控制,降压风险更大。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告知高血压患者,保健品不能替代降压药物,乱用保健品危害更大。 忌不规律服药:笔者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原因导致患者不规律服药。有的人觉得是药三分毒,我这几天血压正常,可以先不吃药,等过几天血压升高了再吃。有的人知道高血压的危害后,觉得应该早点将血压控制到合理水平,就私自加大降压药物剂量,以求快速降压。有的人则是粗心大意,想起来了吃,想不起来就不吃。基层医疗工作者起到指导患者用药的作用,应当告诉患者不管什么原因,不规律服药的危害都是很大的,血压的忽高忽低对血管与心脏冲击很大,而追求过快降压反而会导致重要器官的血流量相对不足,有时会引起严重后果。 高血压患者服药的3宜 宜选择长效制剂:高血压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血压平稳。我国现行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选择长效的降压药物。选择长效的降压药物有以下几点优点:1、血压平稳下降。这种平稳下降使靶器官对血压的下降有一个适应过程,避免快速降压后的血容量相对不足。2、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一天一次给药较一天三次给药更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避免因漏服、错服药物引起的血压波动。3、一些长效制剂可以起到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如氨氯地平可以对心脑血管起到保护作用,雷米普利可以对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基层医疗工作者应结合患者情况,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帮助患者平稳降压。 宜结合自身身体状况个体化选药:降压药物一般都要吃很长时间,有些需要终生服药,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案是结合自己身体情况制定的个体化给药方案。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尤其适应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合并周围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ACEI类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雷米普利尤适应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心梗后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合并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患者。基层医疗工作者可以为辖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宜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血压是动态变化的。受药物、年龄、心情、血管情况、所患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服用降压药物后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如果短期内有较大波动,应及时将监测数值与服药信息反馈给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当然,也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血压天天测量,这样反而因心理因素而影响血压。 基层医疗工作者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应当积极宣传高血压科普知识,帮助患者改变不对的观点,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老年病科 柳小飞)
|